为什么广大群众特别喜欢毛体书法?

我是一个毛体书法家,已从事弘扬毛体书法半个多世纪。我深感广大人民群众是特别喜欢毛体书法的,有的人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记得多年前一位老干部想得到一幅毛体书法作品,让他儿子到处打听我,打听了半年多也没打听到。后来他儿子找到潍坊市电视台,因电视台采访过我,把我的电话告诉了其儿子,其儿子才找到我,让我给写了一幅毛泽东诗《长征》。这位老干部这时已重病在身,但见到了给他写的这幅毛体书法作品后,仍十分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得了这幅毛体书法,病情似乎减轻了不少!”一再表示感谢!类似例子还有不少。我常想,人民群众为什么这么喜欢毛体书法?(点击更多)

为谁写书法?——谈毛体书法的群众性

为谁写书法?是每个书法家必须回答和面对的问题。(点击更多)

 

何谓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这一新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毛体书法是广大群众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创造的书法艺术的一种简称,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创造的一种独具风格的书体。其艺术特点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舒展流畅,如行云流水,雅俗共赏,有极为广泛的群众性。历史上有欧、柳、颜、赵等众多书体,毛体书法是当代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新的书法概念,是新兴书法流派。(点击更多)

 

开国领袖毛泽东创造的毛体书法光耀千秋

在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人们无不怀念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他在战火中、在马背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号角中创造的“毛体书法”,便是其中的一颗红色灿烂的文化明珠。其放射出来的红色光芒,将光耀千秋万代。(点击更多)

 

建国前毛泽东书法的特点

前面说过,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之前为第一阶段,建国后为第二阶段。毛泽东书法的总体特点主要是气势磅礴,舒展流畅,雅俗共赏等,但其每个阶段又有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风格。第一阶段(建国前),其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刚以达志,书法风格呈雄强刚健,浩气四溢。这种书法的特点和风格无疑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也与他书写的内容相关,同时也与他的个性特点有关。(点击更多)

 

开国领袖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毛体书法的?

毛体书法,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推翻“三座大山”的战火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号角中创造的。(点击更多)

 

建国后毛泽东书法特点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毛泽东书法艺术转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逐步从以前的“刚以达志”转到了“柔以抒情”,并逐步达到了艺术巅峰。(点击更多)

 

谈毛泽东书法丰富多彩的用笔技艺

在书写过程中,高超而丰富多彩的用笔技艺,对创造出生动活泼、格调高雅、韵味十足、动感性强的书法作品极为重要。(点击更多)

 

再谈毛泽东书法丰富多彩的用笔技艺

毛笔,是书家手中的武器。历史上一切高端的书法艺术品,都是书法大家们用手中的毛笔创造出来,同样一枝毛笔,在不同书家手里会创造出不同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笔虽相同,但书家用笔的技艺不同。开国领袖毛泽东有着高超而丰富多彩的用笔技艺,因此他创作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珍品。(点击更多)

 

听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讲毛泽东写书法的故事

我从事弘扬毛体书法半个多世纪,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到北京设创作室,与毛泽东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接触较多,结下了深厚友谊。很幸运的是,一方面我弘扬毛体书法的活动得了他们全力以赴的支持;另一方面听他们讲了不少毛泽东写书法的故事,也看了他们写的这方面书籍,给了我以极大的启发。特别毛主席生前保健医生王鹤滨、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谢静宜、赵延河、周福明、吴连登、徐涛、张善兰等,都讲的不少,现整理出来,与各位共享。(点击更多)

 

毛泽东书法发展进程中的四座丰碑

人所皆知,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位伟人、艺术家像开国领袖毛泽东那样知识渊博,把军事、政治、哲学、历史、教育、诗词、散文、书法艺术等集于一身。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雄伟的气派,培育了他那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中华民族不平凡的历史,也造就了历史上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点击更多)

 

谈毛泽东书法的精气神

我们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书法如人,也有精气神这三宝。具有精气神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精品、上品、神品。(点击更多)

 

毛泽东书法中的笔墨线条和结体之博变

书法艺术自古尚变。变则活,活则有神。反之,不变则板而无神。所以古人说:书法应“笔笔不同,各立面目,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清·钱泳《书学》中引米芾语)(点击更多)

 

毛泽东书法中的“肥笔”字体和“游丝”字体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当我们翻看毛泽东书法卷时,仿佛进入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令你目不暇接。我们看到,在这座艺术百花园里,有正楷、有行楷、有行草等等,还有品种极为稀贵的两朵奇葩:“肥体”字体和“游丝”书体。(点击更多)

 

看毛泽东是怎样以书言志的?

中国的书法和诗词都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以书言志”。古人说的“书为心画”、“诗为心声”,等等,都是这个意思。古代还有人说:“书者,散也”,即是说,书法,就是抒发感情的。甚至有人考证“写字”的含义,解识:“写,置物也”,“写,输也”。就是说,写字就是塑造意像(置物),表达(输)感情。明代祝枝山在《离钩书诀》中更加具体而贴切地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点击更多)

 

毛泽东书法与郑板桥书法之比较

我们常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书法艺术的优劣,也是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来。当然,书法艺术的优劣比较抽象,可以随人的爱好去评,各种情况不同,难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但我们相信,还是有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书作本身,事实将胜于雄辩。(点击更多)

 

毛泽东书法与张旭、怀素书法的比较

拥有草书之圣荣称的张旭、怀素两人都是唐朝人。自唐代之后历代人对他们的赞誉一直未减。清代书法评论家包世臣曾称赞他们二人的草书“空前绝后”。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对张旭、怀素的草书崇拜得可以说“五体投地”。怀素比李白年龄少得多,但李白不仅尊之为“吾师”,而且在《草书歌行》一诗中用铿锵有力的诗声,绘声绘色地对怀素的草书进行歌颂。(点击更多)

 

毛泽东书法与王羲之的比较

说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凡热爱书法的人几乎无人不知他是行楷书圣。可以说自唐以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倍受崇拜,在书坛上可谓言必谈王羲之。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王羲之被神化为尽善尽美的书圣,其地位犹如儒家殿堂中的孔丘,受尽顶礼膜拜,尽得风流。(点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