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毛泽东书法丰富多彩的用笔技艺

毛笔,是书家手中的武器。历史上一切高端的书法艺术品,都是书法大家们用手中的毛笔创造出来,同样一枝毛笔,在不同书家手里会创造出不同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笔虽相同,但书家用笔的技艺不同。开国领袖毛泽东有着高超而丰富多彩的用笔技艺,因此他创作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珍品。在上篇我们已从五个方面谈了毛泽东的用笔技艺,下面再谈三点:

 

1、重笔轻笔并施。这是一种重要的用笔书写技巧,它不是一般书写中轻提重按的运笔,也不是重笔字和轻笔字的组合,而是在一个字体中奇轻奇重的笔画点线的组合,有如钟馗嫁妹的人物组合,也象霸王别姬中的净旦配伍,把婀娜雄浑配合在一起,别有风趣。如1942年5月,毛泽东为护士节题词《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八个大字(见图1),笔墨酣畅,骨丰肉润,肥笔露锋,更显得灵通流美、茂密洞达;真令人感到粗笔画不嫌粗,细笔画不厌细,章法上严密紧凑。正如书家所论:“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毛泽东此幅作品,运笔轻重争让,相反相成,笔墨之情上下左右承接呼应,八个字浑为一体,字体结构左重右轻,奇而稳,用笔坚而浑,神不外散。“尊”字上面两点,左如“山雀出林”,右如鸟栖枝头,一动一静,形成妙趣;“重”字一长横三波,重墨起笔,护尾收笔,取顿挫回锋的方法,显出与“尊”字上下两横的区别;“爱”字左侧一点,极重,其势极险,呈“危崖坠石”、“巨石当路”之势。最后一个“士”字,均用重笔书写,加强了“士”字的重量,结体雄健、浑厚、沉稳。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所写《西江月·井冈山》(见图2),亦见明显的重、轻笔相结合的字体。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辅,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字体形质妍媚、雄健。

 

2、“实联”与“断联”之美。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美”、“奇”、“活”、“意”四个字。即美观、奇特、写活、有意像。书家为了把字写美, 和了各种技巧,其中一条就是用笔过程中的“实联”与“断联”。所谓“实联”,就是在一个字中点画同样的重笔相连。如在毛泽东写的十六字《铭耻篇》中,“耻”字“学”字中,都有这种写法。这样写,增加了作品的浑厚感、茁壮感、雄强感。所谓“断连”就是“不该断处之断”。这种运笔方法在古代汉碑中也能见到。我们在汉碑中所见到的“断”“连”是古人根据行笔技术美感的要求而安排的,如“口”部分被竖笔穿过时,为了避免横竖的交叉,“口”下面横画采取断笔处理,别外还有“史”“吏”“皮”等字也如此处理(见图3)。这样写,显得活泼、美观。我们看到,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不少“字”也长撇也出现断笔,按常规是不该断处之断(不同于草书或行书,书体写时的点画之间的游丝相连)。如《铭耻篇》中的“在”字向厅之长撇行笔中间明显断开一小段;还有1950年毛泽所书:“失败者成功之母,困难者胜利之基!”其中“困”字和“胜”字都有不该断处的断笔。(见图3)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毛泽东把断笔运用到长撇和长的竖笔中和用楷法写点画间的连笔较多,古人虽然也有,但较少,这好象是毛泽东比较独特运笔风格。

 

3、“ 减笔”或“简笔”。我常想:书家是怎么把书法作品写得既美又奇的?通过学习毛泽东书法,我逐渐了解了其中一些用笔技艺。我看到古人石涛在《画谱》中论道:“奇者,破法也;不可移者,守法也。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却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助于化”。石涛这些议论,可用来分析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毛泽东所书写的作品中,有的字“缺少笔画”,其法可能源于隶书,但应用于行楷,则应属于第一家。

 

1941年,毛泽东为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王仲方等几位青年的题词:《肯学肯干,又是革命的,必定是有益的,必定是有前途的》(见图4)。这幅作品可划为行楷书体的范畴,但其最大的特点是“缺笔”和“断笔”,于是字体的形质“奇怪生焉”,有的字如果无上下字体相连的话,不加上文意的推测,则很难辨认出来。如繁体字“学”的笔画,其上部右侧只用两笔代替,减去了两笔,左侧用一笔代替,减去了三笔,中间部分用一个“半截的横画”替代,并且“学”字下面的“子”,则用简单的“十”表示,这个“学”字的变态,是独创,还是有根据,不得而知;其次,作品中的第二个“肯”字,大概是为了相同的字在一幅作品中出现时,要字字意殊吧,这个“肯”字下面的“月”,则用断笔意连的方法书写,“月”部内的二短横,却用一长竖点所代替。再看“干”字,其左半部的“卓”中间的“曰”,竟用一短竖及一右斜点所组成;此幅中的“革”字,如果单独拿出来,会被误认为“羊”字,“革”字的上部省去了一短横,中下部则用两短横被一长竖笔贯穿而成,这种大胆的减笔,造成了字体形质的“怪味”。作为欣赏我们双钩了毛泽东所书写的减笔字“众”、“團”、“学”、“革”、“面”、“戟”、“基”、“庭”、“縂 ”、“通”。这些字虽有点“奇”和“怪”,但趣味极浓。(见图5)

 

我想,“减笔”或“简笔”必须有很深造诣的书法大家才能做到,一般书家特别初学者切不可乱来,尚需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