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这一新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毛体书法是广大群众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创造的书法艺术的一种简称,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创造的一种独具风格的书体。其艺术特点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舒展流畅,如行云流水,雅俗共赏,有极为广泛的群众性。历史上有欧、柳、颜、赵等众多书体,毛体书法是当代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新的书法概念,是新兴书法流派。
有的人说:“提毛泽东书法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提毛体书法?”我认为,“毛体书法”这一概涵盖的内容加更广泛,既包含毛泽东书法,又包含其他人学仿毛泽东写的书法,凡具有大气磅礴、舒展流畅等毛体书法艺术特点的书法,都可叫毛体书法。所以说毛泽东书法与“毛体书法”既是一致的,又是有区别的。提出“毛体书法”新概念,更有利于弘扬毛泽东书法艺术。
有的人把毛体书法又称为“红色书法”,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有道理的。红色书法是众多毛体书法爱好者自发地给予毛体书法的一个称号。因为这一书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开国领袖毛泽东创造的,广大群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看了以后能够受到鼓舞和教育,是毛泽东遗留下的红色资源,包含着浓厚的红色基因,所以也可以称之为“红色书法”。它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有利于塑造人们的高尚灵魂。
“毛体书法”这一新概念,是在弘扬毛体书法的实践中提出来的。我做为毛泽东的崇拜者和毛泽东书法弘扬者,有幸经历了这一值得自豪的过程。
我是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报刊上发表毛泽东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开始研写毛体书法的。毛泽东写的这七个字遒劲豪放、大气流畅、赏心悦目,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我便开始学习、模仿毛泽东的书体,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当有的老师、同学问我在写什么书体时,我灵机一动顺口说出:“写毛体”。他们又问:“什么是毛体?”我就说:“就是毛主席创造的一种书体。”从此,“毛体书法”这四个字便成了我嘴边的话。当时有个跟我学写毛体书法的学生王同山,现在已经是全国著名大草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吉林省书协副主席。虽然师生分别五十多年,但他仍念念不忘当年跟我学写毛体书法的情景。曾为我赠诗一首:“弘扬毛体德艺馨,学子万千众如林;正是一派春光好,书坛再冠新三军。”
做为一个新生事物,“毛体书法”要普及开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个别人对“毛体书法”这种提法曾持反感态度。有的公开质疑,说:“这是关着门乱起年号!”我曾经历过多次与他们的辩论,受到过不少讽嘲。但我相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众多同仁们的共同努力,真理必胜!毛体书法必将发扬广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毛体书法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新世纪初,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在北京设立创作室,无论走到哪都积极弘扬传播“毛体书法”。在毛泽东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李敏、李讷、邵华、毛新宇、张玉凤、谢静宜、周福明、吴连登、赵延河等人的全力支持下,经过与同仁们的不懈努力,逐渐纠正了个别人对“毛体书法”的种种偏见。
2000年12月8日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北京)举办个人拥军毛体书法大展,据悉,这是在北京最早的毛体书法展,得到毛泽东的亲属王景清和海军官兵的欢迎,“毛体书法”一词开始见诸媒体。2002年1月,菲律宾“商报”以整版向世界介绍“中国贺惠邦毛体书法”,首次在国外报刊上正式出现“毛体书法”一词,引起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多国家书画界人士的注意。美国、日本、新加坡的书画家、学者先生多次来中国举办“贺惠邦毛体书法研讨会”。跨入新世纪不久,毛主席的儿媳邵华题词:“努力学好毛体书法。”2000年12月毛泽东生前机要秘书张玉凤亲自帮助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8周年毛体书法展”,在北京引起轰动。2007年12月原中共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局原局长张耀祠题词:“弘扬毛体书法领头人。赠贺惠邦同志。”2010年1月毛泽东的女儿李讷题词:“弘扬毛体书法”。2005年7月,我在北京接受北京《晨报》记者就“何谓毛体书法”采访,首次在报刊上正式对“毛体书法”概念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从此,“毛体书法”概念在大媒体叫响,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名词。“毛体书法”已经融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